乙肝病毒的特征概括?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入侵肝臟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乙肝起病緩慢,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對人體健康威脅極大。那么乙肝病毒有哪些特征呢?
1、嗜肝性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后,隨著血流進入肝臟,通過肝細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受體直接與肝細胞膜結合,先脫去外殼,其核心進入胞漿;然后脫去核殼,其病毒基因進入吒扣胞核內復制。治療藥物必須是小分子才能進入細胞內,而且還要對肝細胞無毒性作用。
2、泛嗜性
隨著檢驗技術的進步,發(fā)現乙肝病毒可以感染淋巴細胞不能達到的組織,如周圍血單核細胞、脾;骨髓、淋巴結、小腸、胰腺、腎上腺、睪丸、卵巢等。一般人認為將凸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手術切除,換一個無乙肝感染的正常的肝全好些。其實不然,近年肝移置術后結果提示,在沒有采取任何預防乙肝預防措施的前提下,乙肝病毒相關性肝病行肝移植術后,乙肝病毒的再感染率高速90%。
3、變異性
乙肝病毒是一種易于變異的病毒,為了逃避機體對其消除和殺傷而發(fā)生的變異,可在乙肝病毒結構不同部位發(fā)生,變異可自發(fā)或在藥物治療后發(fā)生。變異的乙肝病毒不僅對人體致病性發(fā)生改變,還將影響對乙型肝炎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發(fā)生變異的乙肝病毒對以首有效的藥特產生抵抗打;從而降低療效或產生耐藥現象。
4、不可殺性
乙肝病毒進入人體的肝細胞內,在細胞酶的作用下,最后形成共價閉合環(huán)狀基因(CCC DNA),它是形成乙肝病毒的原始模板,穩(wěn)定的生存于細胞核內,不斷的復制乙肝病毒。當今尚未研究出一種殺滅這種模板的藥物。目前使用的藥物主要是遏制模板的復制,一旦停藥解除遏制作用,這種模板又會重新復制乙肝病毒。
5、致癌性
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腫瘤發(fā)病率在男性為第三位,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女性則為第四位。我國每年新增患者11萬的重要病因,約80%-90%的肝癌有乙肝背景,癌變的原因是乙肝病毒的x基因整合到肝細胞基因上,發(fā)生突變,導致肝癌。
母嬰傳播,造成新生兒感染的頑固性。攜帶乙肝病毒的母親,通過宮內感染,分娩期及分娩后感染,將母體內的乙肝病毒傳給新生兒,醫(yī)學上叫垂直傳播。我國人群中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半數以上是這樣被感染的。孩子初生時,免疫功能不健全,尤其是特異性免疫應答弱而不全,不能有效的識別病毒,表現為乙肝病毒免疫耐受,即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后無特異性免疫反應來消除病毒,最終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