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細胞性貧血發(fā)生的常識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yī)網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含量降低。一般說,正常血紅蛋白在男性為140克/升血;婦女為120克/升血。紅細胞的正常范圍在大致在4.0—5.5×10/升。貧血是許多疾病的信號,早在50年代就有人指出,無根的貧血是不存在的。事實說明,幾乎所有的貧血患者,都可以找到病因。
引起貧血的原因頗為復雜,目前已知各種常見的原因有營養(yǎng)、感染、腫瘤、藥物、免疫性疾病、腎臟病、胃腸病以及內分泌遺傳性等疾病。感染引起的貧血是常見的一種。據統計,約有40%的嚴重感染性疾病可合并貧血,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結核病、肺部化濃性疾病、骨髓炎、、腦膜炎等。近些年來,由于肝炎的流行,肝炎后引起貧血的例子已屢見不鮮。
另一類病因,乃是與惡性腫瘤有關聯的貧血。腫瘤常通過出血、繼發(fā)感染、阻礙營養(yǎng)吸收、破環(huán)造血器官等途徑鑄成貧血。腸胃病也是產生貧血的主要原因。據分析,近1/3的胃切除病人會發(fā)生貧血,這是由于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受到嚴重影響的結果。人們還較早地認識到腎臟病與貧血之間的密切關系。在患腎腫瘤、腎積水、慢性腎炎等疾病時,常會發(fā)生貧血。許多內分泌疾病與結締組織病常合并有貧血,如慢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減退、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
此外,還有在某些正常生理情況下,也隱匿著貧血的危險,比如婦女每次月經中所損失的血液平均約為90毫升左右,其中含有制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不可缺少的原料──鐵,而且量竟達30毫克之多,因此婦女從月經初潮至絕經期丟失的血液和鐵量是相當可觀的,一旦補充不足。貧血將是難免的。再有,婦女在妊娠期,需供給胎兒近300—500毫克的鐵,加上分娩中流血,哺乳期間消耗增多,都是造成婦女產生貧血的主要原因。同樣嬰幼兒和兒童由于生長迅速,飲食單調,如營養(yǎng)和鐵補充供不應求時,也會引起貧血。
發(fā)現貧血并非難事,俗話說:“臉面的色澤是判斷有無貧血的鏡子?!被钾氀娜耍坏嫔n白,無光澤,而且眼瞼或指甲也蒼白無光。此外,還因貧血程度和發(fā)生時間的不同,相應引起無力、易疲倦、頭暈、耳鳴、失眠、心慌、健忘、食欲減退、浮腫、毛發(fā)干枯,甚至患貧血性心臟病。當然,貧血的最后診斷需要醫(yī)生的檢查和必要的化驗才能確定,治療才能有的放失。
查看更多關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發(fā)生的常識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巨幼細胞性貧血治療方法 |
- 巨幼細胞性貧血病因 |
- 巨幼細胞性貧血飲食 |
- 巨幼細胞性貧血專家 |
- 巨幼細胞性貧血醫(yī)院
- 巨幼細胞性貧血治療指南 |
- 巨幼細胞性貧血癥狀 |
- 巨幼細胞性貧血檢查 |
- 視頻 |
- 巨幼細胞性貧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