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痢疾疾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7-15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小兒痢疾有很多種,比如細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寶寶患有痢疾了,父母千萬不要亂給寶寶用藥,應該帶寶寶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判斷痢疾的種類,對癥下藥。
不同痢疾疾病治療方法有: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藥治療。如病情重,腹瀉頻數(shù)、高熱不退,特別是嬰幼兒應住院,經(jīng)靜脈用藥。中毒性痢疾患兒則必須注射治療。用藥的療程是7天,即使癥狀和大便性質(zhì)都恢復正常,也應按時用藥。此外,還應作好對癥處理,高熱應及時降溫,中毒性痢疾還需進行相應的搶救措施,如積極制止抽風,及時糾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療難度較大,患兒久病身體虛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較多、時間較久,細菌多產(chǎn)生了耐藥性,治療效果較差。因此,用藥時間要長,還應根據(jù)患兒的癥狀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常采用間歇療法,即用藥7~10天,停4天,再用藥4天,如此用藥整個療程共23~26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采用藥物灌腸,每日1次,療程7~12天 還可同時用中藥治療。為提高患兒自身抵抗力,可采用支持療法,小劑量反復輸血或輸血漿。
3、細菌性痢疾
顧名思義是由細菌引起。抗生素可殺滅和遏制細菌的生長,所以要合理地應用有效的抗生素。在用藥的方法,用藥的療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同。常用的藥物有復方新諾明、氨芐青霉素、氟哌酸、吡哌酸、慶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痢特靈、黃連素等。
查看更多關于不同痢疾疾病治療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