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些方法可以對丙肝進行診斷
時間:2015-10-13來源:求醫(yī)網(wǎng)
近年來,由于丙肝患者的數(shù)目越來越多,所以大家對丙肝的關注就越來越重視。丙肝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疾病,所以很多患者都耽誤的丙肝的治療時間,丙肝治療不及時還會導致很多其他的病癥。那么,用哪些方法可以對丙肝進行診斷?
一、抗-HCV
大部分HCV感染者,體內均出現(xiàn)抗HCV,因此,檢測抗-HCV對丙型肝炎診斷很有價值,抗-HCV陽性是HCV感染的標志,但目前檢測結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復期感染,抗體效價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強度,至少在動物試驗中未能證實,抗-HCV陽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狀態(tài),但大多數(shù)表示現(xiàn)癥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個體的傳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陽轉,這段時間個體長短差異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測出抗體較晚,在該期單獨感染的標志患者始終不出現(xiàn)抗-RNA,此外尚有20%丙型肝炎患者始終不出現(xiàn)抗-HCV,故實際感染率比檢出率高,抗-HCV陰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輸血后丙型肝炎較明確,人感染HCV后反應可有4種表現(xiàn):
1.被動輸入高滴度抗-HCV陽性血,于輸血后抗-HCV即陽性,5周后轉陰, 以后又出現(xiàn)抗-HCV自動抗體,可持續(xù)陽性。
2.遲發(fā)性抗-HCV反應并持續(xù)陽性,一般于輸血后20~22周或病后14~16周抗-HCV陽轉,迅速達高峰,持續(xù)陽性10年以上。
3.遲發(fā)性短期抗-HCV反應,于輸血后19~21周或病后9~11周抗-HCV陽轉,1年后轉陰。
4.無反應,多見一過性HCV感染,抗-HCV始終陰性。
目前檢測的抗-HCV IgM,與其他病毒的IgM反應規(guī)律不同:IgM比IgG出現(xiàn)的晚;IgM存在時間長,至少3~8年或更長;IgM與IgG滴度呈正相關;存在繼發(fā)性IgM抗體應答,說明抗-HCV IgM不能做為HCV感染的早期診斷指標,不能區(qū)分近期與既往感染,但可能反映慢性化或帶病毒,可做為判斷預后和療效的指標。
二、HCV-RNA
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雜交,很難查到HCV-RNA,須先經(jīng)核酸擴增后測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鏈反應(HCVcDNA/PCR,簡稱cPCR)測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藥RNA,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快速的優(yōu)點,HCV RNA陽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證據(jù),是HCV復制指標,有傳染性,因HCV RNA較抗-HCV出現(xiàn)早,故可用于早期診斷及獻血員的篩查,HCV RNA陰性,說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為判斷預后和療效的指標。
查看更多關于用哪些方法可以對丙肝進行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