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名變更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是湛江市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922年,其前身是法國人興辦的“愛民醫(yī)院”,西醫(yī)由此傳入湛江城鄉(xiāng)。1946年易名為湛江市西營醫(yī)院。1962年同時成為中山醫(yī)學院湛江分院附屬醫(yī)院。1983年湛江地市合并后,改..."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做片_亚洲色偷精品1区2区3区_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我本系列_国产日韩欧美成人高清无网码

網站首頁 | 男科 | 婦科 | 腫瘤 | 神經 | 肛腸 | 皮膚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腎病 | 眼科 | 性病 | 風濕科

登錄|注冊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yī)院庫 >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 醫(yī)院動態(tài) > 人到心到 點面結合 扶貧開發(fā)出成效 ──記我院開展“規(guī)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一)院名變更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是湛江市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922年,其前身是法... [ 詳細 ]

  • 【類型】二級甲等 / 綜合醫(yī)院
  • 【電話】0759-2372000
  • 【網址】zjeyy.com
  • 【地址】湛江市霞山區(qū)民有路12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y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人到心到 點面結合 扶貧開發(fā)出成效 ──記我院開展“規(guī)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

時間:2012-11-14 15:01來源:求醫(yī)網

  我院掛鉤的“規(guī)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扶貧點是雷州市南興鎮(zhèn)袁新村(該村共有貧困戶135戶)。我院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將“雙到”工作列入醫(yī)院的重要議事日程,層層組織學習、貫徹《廣東省扶貧開發(fā)“規(guī)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實施意見》,透徹理解其政治意義,并按照上級領導機關的統一部署,制定出科學可行的“點面結合”的幫扶措施(“點”為個體,“面”為集體),由院領導親自帶頭,人到心到,深入扶貧點調研,年內開展及完成了以下幫扶項目:一是為1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二是資助80戶貧困戶開展小型養(yǎng)殖、種植業(yè);三是資助31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四是資助8戶維修房屋;五是幫助9人外出打工;六是資助7人就讀中技、大學;七是組織春節(jié)慰問送溫暖活動;八是投入7萬元為村委會籌建山羊養(yǎng)殖基地;九是投入3萬元幫扶改善袁新村村委會辦公條件和環(huán)境;十是投入5萬元為袁新村新建一間約50平方米的醫(yī)療站及配套相應的醫(yī)療設施;十一是投入約5萬元為袁新村小學新建一個藍球場;十二是組織獻愛心送溫暖義診活動;十三是在袁新村小學成立“希望家園”。目前共已經落實幫扶資金32.16萬元,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下面是我院的具體做法:

  一、領導重視,建立建全管理機構

  院長、書記親自參加全市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及時在院領導班子會議上傳達精神,統一思想,明確幫扶工作是我院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為了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劉衍宇院長任組長、林康書記為副組長,班子其他成員和黨辦、院辦負責人為成員的扶貧開發(fā)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扶貧開發(fā)工作辦公室,掛靠黨委辦,負責協調實施扶貧開發(fā)工作;派出駐村工作組,負責落實各項具體扶貧工作任務。

  二、深入調查摸底,認真核定幫扶對象

  一是深入察看和廣泛了解情況。劉衍宇院長、林康書記多次帶領工作組,深入袁新村察看村容村貌及交通、水利、住房等,并與該村委干部、黨員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匯報。還邀請村委干部來湛參觀我院,增加溝通了解,同時,廣泛聽取醫(yī)院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對幫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商袁新村的脫貧發(fā)展計劃。二是認真開展貧困戶核查工作。林康書記親自帶領由十多名中層干部組成的工作組進駐袁新村三天,對貧困戶進行逐家逐戶核實,重點核查貧困戶耕地等主要生產資料、主要收入來源、子女入學就業(yè)、貧困原因、急需解決的問題等情況。并將初步確定幫扶的135戶名單在村委會公告欄進行公示,接受村民監(jiān)督、確認,再征求雷州市扶貧辦、湛江市扶貧辦的意見,對貧困戶的確定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建立檔案及幫扶臺賬,實行動態(tài)管理,為實施“一戶一法”對口幫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扎實穩(wěn)妥開展“點”的工作

  針對部分貧困戶因經濟困難,缺乏生產資金,我院資助5萬元作為貧困戶啟動資金,用于購買山羊、豬、雞、化肥、種子等,幫扶他們發(fā)展小型養(yǎng)殖、種植業(yè)。如袁新村委后郭村的鄭海文家庭(全家共8口人,夫妻倆再加上兩兒兩媳兩孫),是我院劉衍宇院長的幫扶對象。該家庭地少人多,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鄭海文的妻子疾病纏身不能勞作,長期就醫(yī)吃藥,生活非常困難。劉院長深入該戶調研摸底后,理清了思路,與他們共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并付之實踐。一是根據鄭海文妻子的病情,與有關醫(yī)院聯系,送病人去檢查和治療,并幫助其參加農村醫(yī)療保險,減輕其醫(yī)療負擔;二是動員鄭海文的兒媳到團市委組織的“農村青年技能培訓班”進行免費培訓,學習工作技能,并承諾聯系合適企業(yè)就業(yè);三是與團市委聯系,申請“創(chuàng)業(yè)脫貧助業(yè)貸款”,利用旱地種植兩畝辣椒,劉院長還幫助其購買種苗、化肥,解決最基本的成本開支,助其開挖“第一桶金”。2010年11月16日,我院派駐袁新村扶貧工作組根據醫(yī)院黨委扶貧工作的總體安排,在李惠球副書記的帶領下,赴袁新村委開展回訪活動,他們找到正在辣椒地里勞動的鄭海文,詢問扶貧效果,鄭海文高興地說:“我愛人的病情已經好轉很多了,兒媳正在參加技能培訓,我種的兩畝辣椒也豐收在望,眼看就脫貧了!實在是感謝共產黨!感謝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感謝劉衍宇院長啊!”

  為切實解決貧困戶看病難問題,減少因病致貧因素,我院共為袁新村李秀女等1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這些人原來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術后,這些人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大部分人還成為家庭的重要勞動力。我院還資助6240元為貧困戶31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使貧困戶家庭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達100%。

  為解決貧困戶子女讀書難、就業(yè)難等問題,我院共資助7名貧困戶子女分別就讀湛江市機電學校扶貧中專班、廣東省農墾湛江技工學校、湛江師范學院,資助款約 1、5萬元,主要用于解決貧困戶子女讀書學費、雜費、生活費等。我院還組織22名袁新村貧困戶子女參加湛江市勞務扶貧專場**會,積極為貧困戶子女解決就業(yè)出路,目前已幫助9名貧困戶子女外出打工。

  為解決貧困戶住房難問題,我院資助1.6萬元給8戶貧困戶維修房屋,做到居者有其屋。

  為解決老來無靠的問題,我院積極為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申報低保,讓他們親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四、綜合統籌開展“面”的工作

  我院除開展一對一“點”的幫扶工作外,還對袁新村的“面”同時進行綜合建設,主要是精神文明和公共硬件設施的建設及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

  2010年春節(jié)前夕,我院劉衍宇院長、林康書記、陳春雷副院長、成俊芬副院長、李惠球副書記、工會主席黃彩蓮等院領導,帶領我院部分中層干部,到袁新村為貧困戶送上合計2萬元的慰問金、慰問品。同時重點慰問了特困黨員、孤寡和患有重疾的貧困戶,為他們送上黨的溫暖。

  2010年6月25日,我院由25人組成的專家義診隊,赴袁新村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獻愛心送溫暖義診活動,義診服務120多人次,免費發(fā)放藥品約5000元,深受群眾好評。

  為了進一步深化扶貧工作,我院于2010年7月中旬,由院長、書記親自帶隊,全院121名中層干部分兩批次,開展“扶貧開發(fā)‘雙到’、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通過多次深入走訪貧困戶,扶貧責任人充分了解掌握貧困戶家庭情況,及時制定和調整相應的幫扶措施,以確保幫扶措施達到預期目標,完成幫扶任務。

  我院團委積極響應團市委、市扶貧辦、市青聯的號召,在袁新村小學原圖書室重新粉刷裝修后改建為“希望家園”,并為“希望家園”特需電腦、電腦桌、書桌、椅子以及一批籃球、繩子、書籍等文體用品,為村里的留守少年兒童提供了讀書交流的活動場所,同時,院團委還定時組織青年**者到“希望家園”,對留守兒童和孤貧殘疾兒童開展“學習輔導、心理交流、情感交流”等活動,幫助貧困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為了改善袁新村小學文體活動設施,我院投入約5萬元為袁新村小學新建一個藍球場,我院劉衍宇院長和黨委書記林康親自帶隊到學校實地勘察場地,測量面積,黨委副書記李惠球多次光臨施工現場,了解施工進度,同時把好質量關。該項目已于2010年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此舉活躍了師生的文體生活,改善了學校師生在泥地出操、逢雨停操、風大“塵操”的落后環(huán)境,提高了師生的健康水平。

  為了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我院投入7萬元籌建一個山羊養(yǎng)殖基地。該項目已經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批準,正在籌建中。

  為了改善袁新村村委會辦公條件和環(huán)境,我院對村委辦公樓進行修繕,共投入資金3萬元。辦公樓的一樓用于出租,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800元。

  為解決村民看病難問題,我院投入5萬元為袁新村新建一間約50平方米的醫(yī)療站及配套相應的醫(yī)療設施,同時能為袁新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4000元。該項目于11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

  這些行之效的扶貧措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令55戶貧困戶脫貧,占貧困戶約41%;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以上。

  五、幾點體會

  一是要用心去開展扶貧工作,二是責任人必須要工作到位,三是領導要帶好頭,四是措施要可行,五是要舍得投入。


如果您有關于“人到心到 點面結合 扶貧開發(fā)出成效 ”的問題,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