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圓癬)
體癬的中醫(yī)辨證治療
中藥配方:
1.川椒、硫黃各15克,密陀僧、烏賊骨各30克,黃柏20克。
制法:共研為細(xì)末,裝瓶備用。用生姜1塊,蘸取藥粉揉擦患處,早晚各1次,連用20天為1療程。
適應(yīng)癥:體癬。
2.王不留行、五倍子各60克,醋適量。
制法:將前二味研末,用醋調(diào)勻,外涂患處。
適應(yīng)癥:體癬。
3.土大黃120克,枯礬30克。
制法:共研細(xì)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調(diào)涂患處。
適應(yīng)癥:體癬、股癬、足癬。
4.硫黃12克,枯礬6克,花椒、大黃、密陀僧各1.5克。
制法:共為細(xì)末,米醋調(diào)。搽患處。
適應(yīng)癥:體癬。
5.蛇蛻、露蜂房各1個(gè),全蟲2克,食醋3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入食醋中浸泡24小時(shí)后備用。同時(shí),先將患部洗凈,用棉簽蘸藥液外涂患處,每日2-3次。
6.羊蹄草3克。
制法:搗汁,醋調(diào)。敷患處。
適應(yīng)癥:體癬、股癬、足癬。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zhǎng)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fā)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jié)節(jié)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jié)節(jié)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xù)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fā)嚴(yán)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jié)節(jié)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jīng)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 友情鏈接:
- 體癬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