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
時間:2015-02-09來源:求醫(yī)網(wǎng)
1.病史
心律失常時由于心率過快,過慢以及房室收縮不協(xié)調(diào)等而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對血流動力學影響的程度視心臟是否正常及心臟代償功能如何而定,常見的癥狀有心悸,乏力,頭昏,嚴重的可發(fā)生暈厥,休克,心力衰竭,嬰兒可突然出現(xiàn)面色蒼白,拒食,嘔吐,嗜睡等,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的患兒常有反復發(fā)作的歷史。
2.物理診斷
正常竇性心律嬰兒100~140次/min,1~6歲80~120次/min,6歲以上60~100次/min,根據(jù)心臟聽診及脈搏的節(jié)律及頻率,可初步做出以下判斷:
(1)心率快而齊者: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伴1∶1或2∶1房室傳導。
(2)心率快而不齊者: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有不規(guī)則的房室傳導,竇性心動過速伴有過早搏動。
(3)心率慢而齊:竇性心動過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4)心率慢而不齊者:安性心動過緩及不齊,竇性心動過緩伴有過早搏動,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滯。
(5)心率正常而不齊者:竇性心律不齊,頻發(fā)性過早搏動,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有些心律失??沙霈F(xiàn)心音的改變,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時,第1心音常減弱,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時第1心音加強,心房顫動時心音強弱不一,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時第1心音有時很響稱為“大炮音”。
試用刺激頸動脈竇的方法可協(xié)助鑒別快速性心律失常,令患兒平臥,側(cè)頸,首先在胸鎖乳突肌前觸及頸動脈的搏動,在下頜角水平的搏動點向頸椎方向按壓和按摩,先按右側(cè),約5~15s,同時監(jiān)聽心率,如心率無變化,可換按左側(cè),但不可同時按壓兩側(cè),竇性心動過速經(jīng)按壓頸動脈竇可使心率輕度減慢,但放松后即恢復原有心率;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則可終止發(fā)作或毫無改變;心房撲動在刺激頸動脈后加重房室傳導阻滯,故心率可減為原有的1/2。
查看更多關(guān)于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的相關(guān)常識>>
心血管科疾病
- 肺動脈高壓
- 冠心病
- 射頻消融術(shù)
- 小兒心肌病
-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 高血壓與腎病
- 起搏器植入
- 小兒心律失常
- 心律不齊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炎
- 風心病
- 風濕性心臟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低血壓
- 冠狀動脈粥樣硬
- 變應性血管炎
- 擴張型心肌病
- 繼發(fā)性高血壓
- 竇性心律失常
- 肥厚型心肌病
- 心內(nèi)膜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惡性高血壓
- 動脈栓塞
- 酒精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造影
- 高血壓病
- 心臟神經(jīng)癥
-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川崎病
- 房顫
- 房間隔缺損
- 心包炎
- 心肌梗塞
- 心肌缺血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血管肉瘤
- 早搏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系膜上動脈栓
- 腸系膜上動脈血
- 腸系膜上動脈壓
- 腸系膜上動脈綜
- 腸系膜上靜脈血
- 心內(nèi)其他

- 小兒心律失常治療方法 |
- 小兒心律失常病因 |
- 小兒心律失常飲食 |
- 小兒心律失常專家 |
- 小兒心律失常醫(yī)院
- 小兒心律失常治療指南 |
- 小兒心律失常癥狀 |
- 小兒心律失常檢查 |
- 視頻 |
- 小兒心律失常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