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腸炎的預防預后
時間:2015-03-05來源:求醫(yī)網(wǎng)
放射性腸炎的晚期表現(xiàn)和癌腫的復發(fā)與轉移需作X線鋇劑檢查、腸系膜血管造影、內窺鏡檢查、活組織檢查以資鑒別。在鑒別診斷時應考慮其他疾病,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腸結核、腸道脂代謝障礙綜合征(Whipple)等。
1、預防
宮頸癌鐳療時,鐳置器應充分固定,避免移位,勿向陰道后壁傾倒。外照射時盆腔二照射間距不少于4~6cm。鐳療次數(shù)由3~4次轉為2次為佳。有采用后裝治療機,設計特制直甩撐開器,可使直腸前壁和陰道容器分離1.5厘米,以減少直腸射線的照射量。有放射性直腸炎表現(xiàn)者應暫停放療并行其他治療。
2、預后
放射性小腸炎的預后,較放射性結腸、直腸炎為差。2/3輕癥患者可在4~18個月內好轉或痊愈。有人認為廣泛的盆腔手術如再放療則病變組織血供更中不良,其預后常較差。據(jù)國外報道,嚴重的腸道放射性損傷的死亡率為22%。
查看更多關于放射性腸炎的預防預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