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
時間:2015-05-28來源:求醫(yī)網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并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腸套疊占腸梗阻的15%~20%。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原發(fā)性腸套疊多發(fā)生于嬰幼兒,繼發(fā)性腸套疊則多見于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那么腸套疊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腸套疊的治療:
1.一般治療:
腸套疊明確診斷后,即應給予禁飲食、胃腸減壓、靜脈輸液等支持及抗感染治療。
2.空氣(鋇劑)灌腸:
為早期小兒腸套疊優(yōu)選療法,其成功率達77%~97%。為使小兒鎮(zhèn)靜并減輕腸痙攣,空氣灌腸前30min,可給予復方氯丙嗪1~2mg/kg和硫酸阿托品0.01mg/kg。如患兒過分哭鬧,可考慮在全麻下進行整復。病兒安靜后,將氣囊肛管(Foley氏管)插入直腸內,氣囊充氣40ml左右堵住肛門,避免漏氣,然后將氣囊肛管與空氣灌腸復位器相接。注氣前在X線透視下觀察膈下有無游離氣體及腸管內氣體分布情況,然后緩慢注氣,從8kPa開始逐漸增高,一般不超過12kPa。嚴禁注氣過快過猛,以免發(fā)生腸穿孔。在X線透視下見空氣到達結腸脾曲、肝曲時移動較慢,到盲腸部往往停止移動,持續(xù)加壓數分鐘,回盲部可呈較大圓形陰影逐漸縮小,直到完全消失,同時見大量氣體進入小腸內,表示套疊已復位。如腫物陰影消失,但小腸內進入氣體很少,則應繼續(xù)注氣,直到大量氣體進入小腸為止。因在回結型腸套疊時,回結套疊雖已復位,而回-回套疊仍然可能存在,將會引起腸壞死。
3.手術整復法
剖腹后探知套疊的部位,用手在套疊的遠端將套入部逆行擠出,多數情況下可使套疊完全復位。切忌強行牽拉套疊近端腸段。擠壓手法應輕柔,必要時復位到最后部分時可對套入部稍施牽引,以達到完全復位,復位仍感困難時可用小指伸入頸部狹窄環(huán)內,使其稍有擴張,并將套入部位與其鞘部腸壁間粘連略加分離,而使復位容易進行,此方法稱為Cope法。Duncan報道6例腹部創(chuàng)傷手術后腸套疊,其中5例為小腸型套疊,1例回結型,全部手法復位成功,無1例復發(fā)和出現(xiàn)并發(fā)癥。West提出手術后早期腸功能紊亂,就應考慮術后腸套疊,可及時剖腹手法復位,延誤診斷可發(fā)生腸壞死。復位后需仔細觀察腸管的生機能力和有無器質性病變,如有腸壞死應行腸切除吻合術,復位后闌尾有明顯病變時,可將闌尾切除。
4.套疊段切除及腸吻合
凡惡性病變、腸管已失去活力者,應爭取一期切除,尤其成人結腸套疊,惡性率最高,應予切除。累及右側結腸的套疊可做右半結腸切除。累及降結腸或乙狀結腸者行左伴結腸切除。乙狀結腸直腸套疊,直腸下部有病變時,宜行經腹會陰切除。如無直腸病變,可做套疊整復后再行前切除。多數結腸套疊呈不全性梗阻,充分的術前準備利于一期切除吻合。
結腸套疊引起完全性腸梗阻時,多主張行分期手術,先做梗阻近側腸造瘺,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擇期手術。總之,因惡性腫瘤所致腸套疊均應遵循其手術原則,應廣泛切除套疊腸段及其有關系膜淋巴結,避免引起腫瘤在腸腔內外播散,或靜脈癌栓脫落的血行播散。若癌腫已經轉移擴散,可行腸套疊手法復位后局部切除吻合,以恢復腸道的連續(xù)性。
較少見的闌尾套疊常表現(xiàn)為盲腸包塊,不易與盲腸癌相鑒別,可做局部切除或盲腸切除,但應該嚴格掌握其指征。無腸壞死小腸套疊,可先做手法整復,然后行仔細的腸壁觸診,發(fā)現(xiàn)器質性病變者應行腸切除。
腸套疊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專家解釋說,腸套疊的治療應因人施治,嬰幼兒腸套疊可視病情選擇結腸注氣整復、手術整復或腸切除吻合。成人腸套疊多有誘發(fā)疾病,故應手術治療,同時處理原發(fā)疾病。
查看更多關于腸套疊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