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的輔助診斷檢查
時間:2015-07-17來源:求醫(yī)網(wǎng)
1、X線鋇餐檢查:放射影像異常對診斷胃泌素瘤有一定價值,胃皺襞常明顯突起且胃內(nèi)含有大量液體,但類似的大胃皺襞亦見于巨大肥厚性胃炎病人、胃淋巴瘤或其他浸潤性疾病。胃泌素瘤其他的X線征象包括:整個十二指腸和部分空腸的黏膜皺襞變厚增寬,十二指腸擴張,小腸襻彼此分開,小腸腔內(nèi)存在大量液體,造成鋇劑不規(guī)則絮狀沉淀。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一般不能顯示胰腺胃泌素瘤,但??砂l(fā)現(xiàn)突出于十二指腸壁的腫瘤。
2、激發(fā)試驗:幾個胃泌素激發(fā)試驗已經(jīng)用于診斷胃泌素瘤,這些試驗對血清胃泌素增高不明顯的病人價值最大。如病人臨床表現(xiàn)高度可疑胃泌素瘤而血清胃泌素濃度為臨界值或輕度增加(150~1000pg/L),則刺激試驗是確立或排除診斷所必需的。主要的刺激試驗分別是:促胰液素激發(fā)試驗;鈣劑激發(fā)試驗;標準餐刺激試驗。每種試驗均需多次測定血清胃泌素濃度。
(1)促胰液素激發(fā)試驗:是判斷胃泌素瘤病人最有價值的刺激試驗。正常人或普通十二指腸潰瘍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可輕度減少、不變或輕度增高。相反,胃泌素瘤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則常誘發(fā)血清胃泌素濃度極度增加。目前采用純豬促胰液素2U/kg于30min內(nèi)靜脈注射,血清標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量,胃泌素瘤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血清胃泌素濃度至少迅速(2~10min內(nèi))增加200pg/L,然后逐漸恢復到注射前水平。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超過95%的胃泌素瘤出現(xiàn)陽性反應,本試驗的假陽性罕見。
(2)鈣劑激發(fā)試驗:在鈣劑激發(fā)試驗中,注射鈣劑前30min抽血測定血樣中放射免疫標記的胃泌素,實驗開始后每隔30min測定血樣中放射免疫標記的胃泌素,共測9次。80%的胃泌素瘤病人在輸注鈣劑后表現(xiàn)胃泌素釋放增多,且多數(shù)胃泌素瘤患者濃度增加顯著(增加量>400pg/L),而正常人或普通潰瘍者則只有少許增高,最高胃泌素濃度通常在注射初始就達到。鈣劑激發(fā)試驗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促胰液素激發(fā)試驗差。若胃泌素瘤病人對促胰液素激發(fā)試驗無陽性反應,一般也不會對鈣劑激發(fā)試驗發(fā)生反應。
(3)標準餐刺激試驗:標準餐包括1片面包、200ml牛奶、1個煮蛋、50g奶酪(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質(zhì),25g糖類),攝食前15min、0min以及攝食后每隔1min分別抽血測定胃泌素值直至攝食后90min。胃泌素瘤病人血清胃泌素的特征包括空腹高胃泌素血癥(超過150pg/L),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迅速而顯著的血清胃泌素增高(增高超過200pg/L),鈣劑輸注后血清胃泌素的顯著增加(增加超過400pg/L)。對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解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一發(fā)現(xiàn)高胃泌素血癥后就作出胃泌素瘤的診斷。應該注意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比胃泌素瘤更常引起高胃泌素血癥。一旦存在空腹高胃泌素血癥,應確定是胃酸高分泌還是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所致。上述檢查應在開始任何激發(fā)試驗(如促胰液素激發(fā)實驗)之前完成。如果高胃泌素血癥系由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引起,則沒有必要作胃泌素瘤的進一步檢查。
查看更多關(guān)于胃泌素瘤的輔助診斷檢查的相關(guān)常識>>
推薦閱讀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