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腦癱被分為哪些類型
時間:2016-03-1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很多人對于腦癱這種疾病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大家往往認為腦癱就是一種類型的,但是這樣的想要是不正確的,腦癱按不同的癥狀是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的,也有家長想要了解臨床上腦癱被分為哪些類型?目前醫(yī)學界根據(jù)臨床癥狀將腦癱分為了痙攣型、震顫型、強直型和手足徐動型等幾種,這些不同類型的腦癱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是治療腦癱時必須注意的事情。
看過下文中的介紹大家就了解臨床上腦癱被分為哪些類型了:
一、強直型
強直型腦癱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僵硬,錐體外系受損癥狀,腱反射不亢進,但有嚴重的精神發(fā)育遲滯。
二、肌張力低下型
可能因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同時受累,導致癱瘓肢體肌張力減低,但腱反射仍存在。該型后來仍轉變?yōu)榀d攣型或手足徐動型腦癱。
三、痙攣型腦癱
痙攣是運動障礙中最常見類型,是指速度依賴性肌張力增高。痙攣常伴隨錐體束,基底節(jié),網(wǎng)狀結構及上運動神經(jīng)元受累。本型腦癱最常見,約占全部病例的75%。表現(xiàn)為折刀樣肌張力增高,以下肢屈肌張力增高最為顯著。痙攣型腦癱可進一步分為痙攣性偏癱、痙攣雙癱、痙攣性三肢癱、痙攣性四肢癱。
1、痙攣性偏癱:病變累及腦癱患兒一側上下肢,痙攣癥狀上肢較下肢為重,患肢運動護可出現(xiàn)感覺異常,患肢發(fā)育遲滯,特別是手和拇指及指甲表現(xiàn)明顯?;寄_腳尖著地,或成馬蹄足。深反射亢進,踝陣攣,巴賓斯基征陽性。
2、痙攣性雙癱:最常見的一種解剖類型,下肢癱瘓較上肢明顯。多見于早產兒伴有腦室周圍白質軟化。運動發(fā)育落后,爬行時上肢運動姿勢基本正常,而下肢運動很像輪舵搖動一樣前行。行走時腳尖著地。嚴重腦癱患兒表現(xiàn)為剪刀步態(tài)。呈現(xiàn)馬蹄內翻足。肌張力增高,深反射亢進,巴賓斯基征陽性。
3、痙攣性三肢癱、痙攣性單癱:相對少見。痙攣性三肢癱癥狀體征與上述雷同。痙攣性單癱腦癱患兒癥狀往往較輕。
4、痙攣性四肢癱:是最嚴重腦癱患兒類型。累及四肢及軀干,上肢較下肢重,患兒抬頭、坐、站、走均可受影響。該型常有缺氧和腦內囊樣變性,許多患兒呈現(xiàn)假性延髓麻痹樣吞咽困難、流涎、吸人性、精神發(fā)育遲滯、驚厥等表現(xiàn)。體檢表現(xiàn),四肢肌張力增高,自發(fā)運動減少,較大兒童表現(xiàn)膝、肘關節(jié)屈曲攣縮。該型腦癱患兒言語及視力障礙表現(xiàn)更為突出。
四、震顫型
多為錐體外系相關的靜止性震顫。錐體外系受累表現(xiàn)。2歲前肌張力低下,腱反射弱。2歲后,腦癱患兒常有震顫,步態(tài)不協(xié)調及輕微的智力障礙。
五、手足徐動型
占腦癱患兒的20%左右,除手足徐動外,也可表現(xiàn)扭轉痙攣或其他錐體外系受累癥狀。情緒激動癥狀加重,安靜時減輕。語言受累明顯,但許多患兒智力保持正常。
臨床上腦癱被分為哪些類型現(xiàn)在大家看過介紹后都了解了,上述五種類型的腦癱是常見的腦癱種類,對應不同的腦癱癥狀是要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的,希望各位家長朋友們能夠了解這些,也祝愿腦癱患兒們治療后能夠早日康復。
查看更多關于臨床上腦癱被分為哪些類型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