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方法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B型胃炎的主要原因,與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關(guān)系密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國人無癥狀或健康人群幽門螺桿菌總感染率在33。9%~49。6%;在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50%~80%,胃潰瘍?yōu)?0%~80%,十二指腸潰瘍?yōu)?0%~100%。但幽門螺桿菌感染缺乏臨床表現(xiàn)的特征,因而目前仍主要靠實驗室診斷。以前國內(nèi)外診斷幽門螺桿菌的方法無外三大類,一是直接從胃粘膜中檢測幽門螺桿菌,包括細菌培養(yǎng),組織涂片和切片染色;二是尿素酶試驗或呼吸試驗診斷幽門螺桿菌;三是免疫學方法,如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方法:
根據(jù)是否需要通過胃鏡檢查取胃黏膜組織進行檢測,幽門螺桿菌的診斷方法分為侵入性方法和非侵入性方法。侵入性方法主要包括活檢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rapid urease test,RUT)、病理組織學檢查和細菌培養(yǎng);非侵入性方法主要有血清學檢測抗幽門螺桿菌抗體、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和糞便幽門螺桿菌抗原檢測。除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外其余方法均可診斷幽門螺桿菌現(xiàn)癥感染。各種診斷方法均有其應(yīng)用條件,同時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臨床和科研要求診斷標準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應(yīng)用時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條件和目的。對上述方法作出適當選擇。表1歸納了常用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特點及其應(yīng)用。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應(yīng)用抗生素、質(zhì)子泵遏制劑、鉍劑等藥物對幽門螺桿菌可有暫時遏制作用,會使除血清抗體檢測以外的檢查出現(xiàn)假陰性。
查看更多關(guān)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方法的相關(guān)常識>>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yīng)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方法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病因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專家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醫(yī)院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指南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 |
- 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查 |
- 視頻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