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診斷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已確認其感染與多種臨床疾病密切相關(guān)。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日益受到重視,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已被廣泛接受。但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處理、根除治療指征以及為達到根除目的所用的治療方案仍然混亂,所以當患者患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時需要盡快去正規(guī)專業(yè)的醫(yī)院進行檢查診斷,這樣才能及時確診該癥。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診斷:
1.細菌培養(yǎng):直接將胃黏膜標本劃種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或?qū)⑽葛つ吮狙心コ蓜驖{后接種,置微氧條件下,相對濕度90%以上,37℃孵育48~72h后觀察結(jié)果,至少依據(jù)涂片染色鏡檢,尿素酶,過氧化氫酶及氧化酶鑒定。
2.胃活檢黏膜涂片:將活檢黏膜面直接涂抹于清潔玻片上,自然干燥后革蘭染色或復(fù)紅染色,油鏡觀察。
3.組織切片染色:胃黏膜活檢標本(宜多點取材)垂直包埋切片,采用Warthin-Starry和Centa銀染色或HE染色,Giem sa染色,熒光素吖啶橙染色,米帕林染色以及無標記抗體PAP染色等在油鏡下或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4.尿素酶試驗:Hp具高度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產(chǎn)生NH+4,通過測NH+4存在與否,間接判斷有否Hp感染,有pH指示劑法,分析化學(xué)法和同位素標記尿素試驗等方法。
5.14C尿素呼氣試驗:給患者口服14C尿素,如有Hp感染,20min后患者呼出的氣體中有14CO2,無Hp感染則無14CO2呼出,此試驗安全,準確,重復(fù)性好,但因設(shè)備等原因不易推廣應(yīng)用。
6.血清學(xué)檢查:應(yīng)用ELISA方法檢測血清或唾液中的抗Hp IgG或抗Hp IgA,為特異性和敏感性指標。
7.聚合酶鏈反應(yīng)(PCR)技術(shù):可檢測胃液,胃黏膜,唾液中Hp,陽性率高于尿素酶法。
8.原位鑒定:可應(yīng)用單克隆抗體進行免疫組織化學(xué)檢測,Hp特異探針或引物進行原位雜交及PCR檢測。
9.組織切片染色:胃黏膜活檢標本(宜多點取材)垂直包埋切片,采用Warthin-Starry和centa銀染色或HE染色,Giemsa染色,熒光素吖啶橙染色,米帕林染色以及無標記抗體PAP染色等在油鏡下或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查看更多關(guān)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診斷的相關(guān)常識>>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yīng)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方法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病因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專家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醫(yī)院
-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指南 |
- 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 |
- 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查 |
- 視頻 |
- 幽門螺桿菌感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