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進的預防護理措施
時間:2015-02-1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脾功能亢進是一種對患者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因此還需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治療脾功能亢進首先要治療原發(fā)病,比如若是肝硬化導致的脾功能亢進,可以行抗肝纖維化治療,但藥物治療效果一般不好。若為血吸蟲引起的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尚需病原治療等。用藥若不能收效而原發(fā)病許可,可考慮切脾。在手術治療期間針對患者的病情還需做好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治療效果達到較好,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脾功能亢進的預防護理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護理方法
1、術前護理:患者一到院,接診護士穩(wěn)、準、快地將傷員送入搶救室,協(xié)助醫(yī)師全面檢查,盡快做出診斷。同時立即開通靜脈通道,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積極抗休克。一旦確診,快速做好各種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配血并做好輸血準備,及時送手術室。同時安慰脾切除圖冊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護理,穩(wěn)定情緒,以取得配合。有合并傷者視病情給予處理。
2、術后護理:精心護理、嚴密觀察BP、P、R、瞳孔及腹部情況,定期翻身,預防褥瘡的發(fā)生。保護好各種留置導管,防止脫落、折疊和感染,認真記錄出入量,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
3、結果:本組15例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出院。術后恢復順利,切口甲級愈合,無持續(xù)高熱、再次出血發(fā)生,無切口感染、褥瘡發(fā)生,平均住院2周。
二、護理討論
1、術前建立靜脈通道,止血、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及時有效的處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
2、 積極抗休克:立即中等度持續(xù)吸氧,心電循環(huán)監(jiān)測,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每15min測P、R、BP 1次并觀察瞳孔及意識變化。
3、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開展心理護理:患者對突發(fā)的意外傷害毫無思想準備,難以接受這種刺激和打擊。容易產(chǎn)生焦慮、急躁、恐懼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情緒波動大。在護理中,要善于和患者交談,利用溝通技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應對能力和患者的承受能力,使患者一直處于較好治療狀態(tài)。
4、加強各項基礎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床單整潔干燥,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預防褥瘡,并給予飲食指導。
5、膀胱沖洗:在無菌操作下進行膀胱沖洗,沖洗液可用生理鹽水250ml加慶大霉素8萬u或甲硝唑100ml每日1次,防止尿路感染。
6、切口護理:注意觀察傷口是否干燥,有無滲血滲液。切口敷料有滲血滲液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給予處理。
7、疼痛的護理:手術切口大,術后切口疼痛較劇烈,肢體活動受限易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憂郁的心理反應,我們經(jīng)常和患者交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時能緩解患者疼痛。對痛閾低的患者,必要時遵醫(yī)囑,適當應用鎮(zhèn)痛措施,如使用止痛泵等。
8、休息:脾切除術后應一定臥床休息半月,避免不必要的活動。故應對患者做耐心解釋:劇烈活動會影響傷口愈合,甚至有導致大出血的可能。并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輕微翻身、拍背、咳嗽、排痰。
三、健康指導
出院后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加強鍛煉,促進康復,若有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不適,應及時就診。
查看更多關于脾功能亢進的預防護理措施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結
- 腸系膜淋巴結炎
- 腸易激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