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心病患兒的家長如何巧保健
時間:2015-06-30來源:求醫(yī)網
日常應為小兒先心病患兒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強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又要適當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如果小兒先心病患兒能夠勝任,應盡量和正常兒童一起生活和學習,但應防止劇烈活動。小兒先心病嬰兒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用哭鬧來表示自己的鬧心。那么患有小兒先心病的嬰兒要怎么護理保健才能保證嬰兒的健康成長呢?作為家長更應該是注意小兒先心病患者的身體和心理變化,注意做好小兒先心病嬰兒的家庭護理,小兒先心病嬰兒的護理保健如下。
第一:小兒先心病嬰兒的日常家庭保健
1、應為小兒先心病患兒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強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又要適當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如果小兒先心病患兒能夠勝任,應盡量和正常兒童一起生活和學習,但應防止劇烈活動。同時,應教育兒童對治療小兒先心病疾病抱有信心,減少悲觀恐懼心理。
2、室內空氣要流通。冬天應定時打開窗戶,以加強空氣對流。有持續(xù)青紫的小兒先心病患兒,應避免室內溫度過高,導致患兒出汗、脫水。
3、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增強體質。進食避免過飽。對青紫型心臟病患兒須給以足夠的飲水量,以免脫水而導致血栓形成。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喂養(yǎng)比較困難,吸奶時往往易氣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嘔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時可用滴管滴入,以減輕患兒體力消耗。喂哺后輕輕放下側臥,以防嘔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
4、避免患兒情緒激動,盡量不使小兒先心病患兒哭鬧,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5、保持大便通暢。對青紫型小兒先心病患兒注意大便時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如兩天無大便,可用開塞露通便。
6小兒先心病患兒禁止大量輸液,如必須輸液時,滴液速度須緩慢,以防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7、法樂氏四聯(lián)癥的患兒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時常會主動蹲下片刻。這是因為蹲踞后可使缺氧癥狀得到緩解,患兒如有這種現(xiàn)象,家長切不可強行將患兒拉起。
8、對平時心臟功能和活動耐力都較好的患兒,應當按當時接受預防接種,但在接種后,應多觀察全身和局部反應,以便及時處理。
9、小兒先心病的患兒體質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為多見,且易并發(fā)心力衰竭,故應仔細護理,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及進增減衣服。如家庭成員中有上呼道感染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平時應盡量少帶小兒先心病患兒去公共場所,在傳染病好發(fā)季節(jié),尤應及早采取預防措施。一旦患兒出現(xiàn)感染時,應積極控制感染。
10、如發(fā)現(xiàn)小兒先心病患兒有氣急煩躁、心率過快、呼吸困難等癥狀,可能發(fā)生心力衰竭,應及時送醫(yī)院就診。
第二:小兒先心病患兒術后家庭護理早期保健
1、室內空氣要流通。冬天應定時打開窗戶,以加強空氣對流。有持續(xù)青紫的患兒,應避免室內溫度過高,導致患兒出汗、脫水。術后在小兒先心病患兒病情穩(wěn)定,心功能滿意的狀態(tài)下,應逐漸增加患兒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兒童,通過玩耍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消除孤獨心理,父母教育方式上要多采用鼓勵式,讓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改變從前包辦一切的溺愛行為,使孩子在開朗、愉快的心境下生活,小兒先心病患兒的父母應抓住患兒的手術矯正后可塑時機,以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和正確的教育方法促進患兒性格從形成期向成熟期過渡。
2、小兒先心病患兒術后早期活動要適量,術后一個月內避免較劇烈的活動,以后可逐漸增大活動量,根據(jù)自身情況參加鍛煉,三個月后可恢復學習(非體力工作)。術后早期(1~2個月內)定期稱體重,一般每周一次,體重于短期內增加明顯,要加用速尿。應為小兒先心病患兒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強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又要適當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如果小兒先心病患兒能夠勝任,應盡量和正常兒童一起生活和學習,但應防止劇烈活動。同時,應教育兒童對治療疾病抱有信心,減少悲觀恐懼心理。避免小兒先心病患兒情緒激動,盡量不使小兒先心病患兒哭鬧,減少不必要的刺激。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術后一周即可淋浴,但要注意預防傷口感染,傷口脫痂前不要洗池浴。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先心病患兒的家長如何巧保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