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糠疹(單純糠疹、面部干性糠疹)
白色糠疹的中醫(yī)辨證治療
這是日常生活中許多患者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中醫(yī)認為白色糠疹多由春日風熱熏于面部,復感風邪,邪正相搏,拂郁腠理而發(fā)病;或飲食不潔,內(nèi)有蟲積,脾失健運,濕熱上熏于面部而致。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白色糠疹中醫(yī)是如何治療的,一起來看看吧。
白色糠疹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法如下:
1、風熱型:
臨床表現(xiàn):春季發(fā)病,皮損色淡白,有鱗屑覆蓋,微癢,舌淡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有疏風止癢,清熱解毒之功效。
方藥:消風散加減。生地15克,當歸15克,荊芥10克,蟬衣6克,丹皮12克,銀花10克,連翹12克,牛蒡子12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瘙癢甚者,加白鮮皮、地膚子。風熱重者,加重銀花、連翹、牛蒡子用量。發(fā)熱甚者,加石膏、知母。
2、蟲積傷脾型:
臨床表現(xiàn):面見淡白斑,上有白鱗覆蓋,邊界清楚,納呆,口淡,胃脘不適,臍周腹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濡。大便檢查:有腸寄生蟲卵。有除濕驅蟲,健脾和胃之功效。
方藥:驅蛔湯ⅰ號加減。檳榔10克,使君子10克,苦楝根皮6克,木香10克,烏梅1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陳皮12克,茯苓15克,砂仁4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大便秘結者,酌加大黃、火麻仁。蟲積重癥,加重烏梅、使君子用量。另加川椒。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fā)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jié)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jié)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xù)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fā)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jié)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jīng)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 友情鏈接:
- 白色糠疹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