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術的術前注意事項和并發(fā)癥
時間:2014-10-15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射頻消融術是心外科手術中的常用術種,在治療心律失常上效果顯著。不少患者對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術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聽過名字的階段,對手術原理、手術過程、并發(fā)癥等知之甚少,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為患者們詳細解答一下射頻消融術的術前術后。
一、術前注意事項
小兒具有血管細、心臟小等特征,實施射頻消融術難度高、風險大,需要慎重選擇。對于3歲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純海M量先采取藥物治療,3歲以上可以考慮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對于早搏等心律失常,藥物不能縮短病程,只是緩解癥狀,藥物治療要高度警惕其毒副作用;只有當心動過速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質量、身體發(fā)育時才積極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適合情況下采用射頻消融治療。
二、操作過程
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是在一個有特殊設備的手術間進行(稱為導管室)。導管室工作人員通常包括電生理醫(yī)生、助手、護士和技師。患者躺在X光檢查床上,醫(yī)務人員會將各種監(jiān)測裝置與患者身體連接,并將您身體用無菌單蓋住,醫(yī)務人員穿戴上無菌手術衣和手套。
首先導管插入部位(腹股溝、手臂、肩膀或頸部)的皮膚消毒,局麻藥進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針穿刺靜脈/動脈血管,電生理檢查導管通過血管插入心腔;心臟電生理檢查所用的電極導管長而可彎的導管,能將電信號傳入和傳出心臟。電極導管記錄心臟不同部位的電活動,并發(fā)放微弱的電刺激來刺激心臟,以便誘發(fā)心律失常,明確心動過速診斷;然后醫(yī)生通過導管找到心臟異常電活動的確切部位(此過程稱為“標測”),再通過消融儀發(fā)送射頻電流消融治療,從而治療心動過速。
三、患者感受
整個過程患者一般處于清醒狀態(tài),有時醫(yī)生會用鎮(zhèn)靜劑來緩解患者緊張,患者會全程監(jiān)護;電生理檢查一般不會引起疼痛,導管行進于血管和心腔時患者不會有感覺;檢查時醫(yī)生可能會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心臟,患者不會感覺到這些電脈沖,往往會誘發(fā)出心動過速,感覺和以前發(fā)作時一樣(可能有頭暈、目眩、心悸、胸痛或氣短等),告知醫(yī)生即可;這些操作風險很小,相對而言很安全。
四、手術并發(fā)癥
血管穿刺并發(fā)癥包括局部出血、血腫、感染、氣胸、血栓形成、栓塞等,導管操作并發(fā)癥包括主動脈瓣返流、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放電消融并發(fā)癥包括房室傳導阻滯、心肌梗死等。
溫馨提示:射頻消融術的術前術后患者們應該進行充分的學習,患有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的患者更應該在手術前做足功課。除了用于心外科外,還有肝臟射頻消融術、前列腺射頻消融術等術種,每一種手術都有其優(yōu)勢和弊端,在選擇前患者應充分認識。
查看更多關于射頻消融術的術前注意事項和并發(fā)癥的相關常識>>
心血管科疾病
- 肺動脈高壓
- 冠心病
- 射頻消融術
- 小兒心肌病
-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 高血壓與腎病
- 起搏器植入
- 小兒心律失常
- 心律不齊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炎
- 風心病
- 風濕性心臟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低血壓
- 冠狀動脈粥樣硬
- 變應性血管炎
- 擴張型心肌病
- 繼發(fā)性高血壓
- 竇性心律失常
- 肥厚型心肌病
- 心內(nèi)膜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惡性高血壓
- 動脈栓塞
- 酒精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造影
- 高血壓病
- 心臟神經(jīng)癥
-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川崎病
- 房顫
- 房間隔缺損
- 心包炎
- 心肌梗塞
- 心肌缺血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血管肉瘤
- 早搏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系膜上動脈栓
- 腸系膜上動脈血
- 腸系膜上動脈壓
- 腸系膜上動脈綜
- 腸系膜上靜脈血
- 心內(nèi)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