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西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一般措施:包括:
?、俪槿⊙獦吮?,送檢診治DKA所需各項化驗,如血糖、血酮、血pH及CO2CP、BUN和(或)Cr、Na 、K 、Cl-等。必要時血氣分析或血漿滲透壓檢查。并留置針頭即刻連接輸液裝置。
②采集尿標本,記尿量,并送檢尿糖、尿酮、尿常規(guī)?;杳圆∪藢蚝罅糁脤蚬?,記錄每小時和24h尿量,并可按需取尿監(jiān)測治療中尿糖及尿酮的變化。
?、刍杳曰颊?,或有嘔吐、腹脹、胃潴留、胃擴張者,應插入胃管,持續(xù)胃腸減壓或每2小時吸引1次,記錄胃液量,注意胃液顏色等變化。
④按一級護理,密切觀察T,P,R,BP四大生命指標的變化;精確記錄出入水量和每小時尿量;保持呼吸道通暢,如血PO2<80mmHg者給予吸氧。根據(jù)所得監(jiān)測資料,及時采取相應有效治療措施。
2、小劑量胰島素治療:DKA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缺乏,因此治療關鍵首要的是迅速補充胰島素,來糾正此時的急性代謝紊亂所致高酮血癥和酸中毒。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推薦臨床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
①理論依據(jù):研究認為:
A.正常人每天分泌胰島素總量約為55U,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約5~20?U/ml,餐后峰值約為60~100?U/ml。對胰全切的病人每天僅需補充胰島素40~50U,就能維持糖代謝正常。
B. 血漿胰島素濃度達10?U/ml時能遏制肝糖分解,達20?U/ml時能遏制糖異生,達 30?U/ml能遏制脂肪分解,達50~60?U/ml時可促肌肉、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達 100~200?U/ml時可促K 進入細胞內(nèi)??傊?,血漿胰島素濃度維持在20~200?U/ml時即能產(chǎn)生最大的降糖作用,而每小時輸入胰島素2~10U就達此有效濃度。
C.靜脈注射胰島素在體內(nèi)的半壽期很短,僅3~5min,1次靜脈注射后血漿胰島素濃度,于25min后即下降到起始高峰的1%以下。因此,除少數(shù)伴有抗胰島素現(xiàn)象的DKA病人外,一般不需用大劑量胰島素治療DKA。
?、诜椒ǎ?/p>
A.經(jīng)靜脈、肌內(nèi)或皮下給予胰島素,成人按每小時0.1U/kg標準體重[兒童0.25U/(kg·h)],即4~6U /h,一般不超過10U/h。使血糖以4.2~5.6mmol/h(75~100mg/h)的速度下降,并消除酮體。若血糖下降速度小于滴注前水平 30%,則表明可能伴有抗胰島素因素,此時可將胰島素用量加倍。一般認為靜脈滴注<2U/h效果欠佳,4U/h為足夠量,6U/h(相當于成人每小時6U/h)效果可靠。
B.首次沖擊量,一般病例可不給。重度DKA或血糖過高(>600mg/dl)、或血壓偏低者宜用胰島素(RI)20U靜脈注射。如采用胰島素皮下給藥法時(較重病人末梢循環(huán)不良,皮下給藥效果不佳)可用首次沖擊量靜注。
3、補液:對重癥DKA尤為重要,不但有利于脫水的糾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體的消除。
①補液量:補液總量一般按病人體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病人一般失水4~6L。
?、谘a液種類:開始以生理鹽水為主,若開始輸液時血糖不是嚴重升高或治療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250mg/dl)后,應輸入5%葡萄糖或糖鹽水,以利消除酮癥。
查看更多關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西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方法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因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飲食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專家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醫(yī)院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指南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檢查 |
- 視頻 |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