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體質(zhì)性低血壓)
如何預防低血壓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需要我們了解的疾病知識越來越多。低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人體如果長期血壓偏低,會有困倦無力,精神為名不振,頭暈等癥狀出現(xiàn)。其實,因體質(zhì)較弱而引起的低血壓,往往通過活當?shù)倪\動,就可以緩解了。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低血壓呢?
經(jīng)常被人們認為對健康無礙的低血壓狀態(tài),同樣會引發(fā)心腦梗塞等重大疾病。出現(xiàn)低血壓的癥狀是因為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人體的血管擴張,血量減慢。低血壓體質(zhì)的人群在這樣的空氣溫度中,會直接導致血壓更低。
預防低血壓的運動指南:
1、雙臂從身體兩側(cè)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后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cè)放下還原;
2、仰臥,雙臂放于體側(cè)。吸氣,雙膝彎曲,然后并攏上舉,盡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復5—6次。也可兩腿輪流屈膝上舉;
3、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復4~5次;
4、兩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盡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復5次;
進行跑步、做操、游泳等運動,可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提高,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分泌增多,長期堅持,也可使血壓上升至正常水平。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癥狀,無需藥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zhì),增加營養(yǎng),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癥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防止嚴重危害發(fā)生。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diào)節(jié)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并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癥狀,如頭暈、乏力、易疲勞等癥狀。其他藥物還有: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中藥治療等效果和負作用有待進一步考察。
溫馨提示:有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如何預防低血壓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運動,這樣不但可以預防低血壓的出現(xiàn),也可以有效緩解低血壓。發(fā)現(xiàn)病癥要對其引起重視,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病良機。
心血管科疾病
- 肺動脈高壓
- 冠心病
- 射頻消融術
- 小兒心肌病
-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 高血壓與腎病
- 起搏器植入
- 小兒心律失常
- 心律不齊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炎
- 風心病
- 風濕性心臟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低血壓
- 冠狀動脈粥樣硬
- 變應性血管炎
- 擴張型心肌病
- 繼發(fā)性高血壓
- 竇性心律失常
- 肥厚型心肌病
- 心內(nèi)膜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惡性高血壓
- 動脈栓塞
- 酒精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造影
- 高血壓病
- 心臟神經(jīng)癥
-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川崎病
- 房顫
- 房間隔缺損
- 心包炎
- 心肌梗塞
- 心肌缺血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血管肉瘤
- 早搏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系膜上動脈栓
- 腸系膜上動脈血
- 腸系膜上動脈壓
- 腸系膜上動脈綜
- 腸系膜上靜脈血
- 心內(nèi)其他
- 友情鏈接:
- 低血壓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