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急性心肌梗死屬中醫(yī)學的“真心痛”、“厥心痛”或“卒心痛”等病的范疇,和一般胸痹臨床癥狀明顯不同,多出現(xiàn)突然心胸劇痛,持續(xù)不解,伴有出汗,面色蒼白、口唇紫紺、肢冷、“手足青至節(jié)”、脈微細或結代等。關于本病中醫(yī)的病因病機,近年來認識多趨向于“本虛標實”,與心絞痛相似,但較前者更加嚴重。本虛主要為氣(陽)虛、陰虛,標實為瘀血、痰濁、寒凝、氣滯。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早、最為突出的癥狀。急則治其標,根據(jù)邪實閉脈、氣機驟閉的病機特點,以急開其閉阻之脈竅為法,首先選用速效止痛、宣散瘀結或閉結心脈瘀毒、濁毒的方藥,以迅速緩解心痛。心痛緩解后再辨證施治,常以補氣活血、溫陽通脈或活血祛瘀、透毒生肌為法,以減少心肌壞死范圍,防止或減少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
1. 心痛發(fā)作時治療
近年來研制的許多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丸、救心丹、蘇冰滴丸、寬胸氣霧劑等,藥取冰片、蘇合香、檀香、細辛、人工麝香、蓽撥、良姜等,皆有芳香開竅、宣通胸陽、通痹止痛的作用。
急性期,患者多有大便秘結、口氣臭穢、舌苔黃膩或厚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等癥狀和體征。病機多為寒凝、瘀血、氣滯、痰濁日久,蘊積釀毒而致。毒邪最易腐肌傷肉,急祛其瘀濁邪毒,邪清氣明,有助于病情恢復。在芳香溫通的基礎上,可按如下兩型進行辨證:①痰瘀互阻、熱毒內(nèi)蘊型,藥用全栝蔞30g、大黃10g、半夏10 g 三七粉5g(沖)、黃連10g、貝母10g等以宣痹散結、祛瘀解毒生肌;②痰瘀互阻、濁毒內(nèi)結型,藥用栝蔞30g、薤白30g、桂枝20g、大黃10g、藿香10 g、三七粉5g(沖),以宣痹通陽化毒、祛瘀生肌。此階段應慎用益氣溫陽方藥,以免閉門留寇、竊傷正氣。
2.心痛緩解后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痛緩解后,和一般冠心病心絞痛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一為正虛較重;二為邪滯較甚。故臨床治療宜根據(jù)正虛和邪滯的輕重緩急,權衡補瀉澀通的相應治法。
(1)氣虛血瘀
益氣活血,通脈止痛。用保元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人參(另燉)、黃芪、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桃仁、紅花、牛膝、枳殼、桔梗、柴胡、甘草。方中人參通常采用東北人參或高麗參,兼有陰虛者采用西洋參,缺人參者可用黨參替代。
(2)寒凝心脈
溫補心陽,散寒通脈。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加減。瓜蔞、薤白、桂枝、當歸、白芍、細辛、甘草、大棗、熟附子、人參。方中人參的選擇參照氣虛血瘀證。
(3)痰濁痹阻
化痰泄?jié)?,宣痹通陽。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合二陳湯加減。瓜蔞、薤白、法半夏、陳皮、枳殼、生姜、茯苓、甘草。
(4)氣陰兩虛
治益氣養(yǎng)陰。用生脈散加味。人參、麥門冬、五味子、黃芪、沙參、浮小麥、丹參、三七粉(沖服)。
(5)陽脫陰竭
治回陽救逆。用四逆湯合人參湯加味。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參、黃芪、煅龍骨、煅牡蠣。
查看更多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方法 |
-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 |
- 急性心肌梗死飲食 |
- 急性心肌梗死專家 |
- 急性心肌梗死醫(yī)院
-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 |
- 急性心肌梗死癥狀 |
- 急性心肌梗死檢查 |
- 視頻 |
- 急性心肌梗死咨詢